模拟DR教学机(UC臂)(MDR-C)-上海弘仁科教器械设备有限公司
公司简介

模拟DR教学机(UC臂)(MDR-C)

模拟DR教学机(UC臂)(MDR-C)

模拟DR教学机【模拟DR教学系统(UC臂)】(MDR-C)

一、要求

模拟整个DR系统的工作流程,完成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.

二、设备主要组成

1.UC机械装置。

2.摄影床。

3.胸片架。

4.X线球管模体。

5.控制软件工作站。

6.图像后处理工作站。

三、主要技术参数

(一)摄影架:

转动中离地距离:1650mm±10mm ,摄影架上下运动范围:1150mm±10mm(电动),摄影架旋转角度范围:150 ±2o(电动)(-30~+120), 摄影架焦屏距范围:(1000mm~1800mm)±10mm(电动), 平板探测器旋转角度范围:(-45o~+45o)±2o。球管机头配有彩色液晶触摸屏,可实时显示球管旋转角度、SID和FID等机械运动参数,可控制机械部分所有电动操作,具备平床位和胸片位快速一键切换、一键到位功能。与真实医用限束器可调节照射野。

(二)摄影床:

活动摄影四向床,床面尺寸≥2000 mm×600mm,四个万向轮,有自锁装置。床面相对床体可纵向移动,床面纵向行程:450mm±20mm(手动),床面横向行程:250mm±10mm(手动),床面锁定方式:电磁制动,脚踏开关。

(三)主机控制软件:

1.模拟真实DR操作界面:模拟当今主流DR 操作界面与工作流程。没有放射源,安全可靠。

★2.主控软件具有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。

3.工作流程

患者信息登记,检查部位选择,模拟工作台,曝光参数的调整,模拟工作站,患者图像的浏览与处理,图片打印。

4.患者管理

可以手动登记患者检查号、姓名、性别、身高、体重、年龄、检查部位等。

可以增加或删除患者需要检查的体位。

★5.曝光模式与曝光参数

曝光模式分为:mAs、mA/ms、AEC三种,可以对kv、mAs、mA、ms、大小焦点等参数进行调节。

6.体形选择

可以选择瘦、中、胖、儿童四种体型。

每个部位可基于预设的曝光参数分别进行调节。

7.延时曝光

可以进行延时曝光,倒计时完成后,自动完成曝光。

★8.L、R的标记

曝光完成后,可以在图像上标记左右。

9.每个部位都有摆位图和摆位指导。

10.参数预设

可以对每个部位里的不同体型分别进行默认参数的预设。摄影过程中会自动加载对应的预设参数,方便快速调节。

★11.全真的操作界面,共有6个部位87个位置。

头颅(20个)

1-1头颅后前位(正位);1-2头颅侧位;1-3颧弓颌顶位;1-4汤氏位;1-5蝶鞍侧位;1-6劳氏位;1-7许氏位;1-8梅氏位;1-9颞颌关节张、闭口位;1-10内听道经眶位;1-11斯氏位;1-12茎突前后位;1-13茎突侧位;1-14眼眶后前位;1-15鼻骨侧位;1-16柯氏位;1-17瓦氏位;1-18面骨后前位;1-19下颌骨后前位(正位);1-20下颌骨侧位

胸部(12个)

2-1胸部后前位(正位);2-2胸部侧位;2-3胸部前弓位;2-4心脏后前位(正位);2-5心脏左侧位;2-6心脏右前斜位(第一斜位);2-7心脏左前斜位(第二斜位);2-8胸骨后前位(正位);2-9胸骨侧位;2-10胸锁关节后前位;2-11膈上肋骨后前位;2-12膈下肋骨前后位

腹部与骨盆(7个)

3-1腹部仰卧前后位(正位);3-2腹部站立前后位;3-3膀胱前后位;3-4骨盆前后位(正位);3-5耻骨和坐骨后前位;3-6骶髂关节前后位;3-7骶髂关节斜位

脊椎(15个)

4-1寰椎、枢椎张口位;4-2颈椎前后位(正位);4-3颈椎侧位;4-4颈椎前后斜位;4-5胸椎前后位(正位);4-6胸椎侧位;4-7腰椎前后位(正位);4-8腰椎侧位;4-9腰椎前后斜位;4-10腰骶关节前后位(正位);4-11腰骶关节侧位;4-12骶椎前后位(正位);4-13骶椎侧位;4-14尾椎前后位(正位);4-15尾骨侧位

上肢(17个)

5-1手后前位(正位);5-2手侧位;5-3手后前斜位;5-4腕关节后前位(正位);5-5腕关节侧位;5-6腕关节尺偏位 ;5-7尺桡骨前后位(正位);5-8尺桡骨侧位;5-9肘关节前后位(正位);5-10肘关节侧位;5-11肱骨前后位(正位);5-12肱骨侧位;5-13肩关节前后位(正位);5-14肩关节侧位(穿胸位);5-15肩胛骨前后位(正位);5-16肩胛骨侧位;5-17锁骨后前位(正位)

下肢(16个)

6-1足前后位(正位);6-2足内斜位;6-3根骨轴位;6-4根骨侧位;6-5踝关节前后位;6-6踝关节侧位;6-7胫腓骨前后位(正位);6-8胫腓骨侧位;6-9膝关节前后位(正位);6-10膝关节侧位;6-11髌骨轴位;6-12股骨前后位(正位);6-13股骨侧位;6-14髋关节前后位(正位);6-15髋关节侧位;6-16髋关节蛙形位

(四)图像处理工作站:

1.窗口布局的自定义功能;

2.可对显示在图像上的信息进行设置;

3.具有负像功能;

4.伪彩色的图像处理功能,并具有10种以上默认预设;

5.LUT变换有对数、对数lnv、S、线性等选项。

6.提供图像滤波功能,有中等、模糊、更模糊、锐利、更锐利、散焦、重叠、高斯等滤波预设;

7.测量功能:测量直线和折线长度,椭圆、矩形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,角度、开角、四点角、cobb's角等角度测量,垂直线、平行线的绘制和测量。测量单位可以选择像素、纳米、微米、毫米、厘米、米、英寸、英尺、码等单位。像素统计可以选择最小值、最大值、平均值、标准差、倾斜度和峰值;

8.图像的移动、水平翻转、旋转(顺时针90度、逆时针90度、180度)、缩放功能;

9.显示dicom标签,分为常用标签的显示和全部标签的显示;

10.提供比例尺功能;

11.窗口复位功能;

12.可以将处理过的图像和原图像导出至剪切板;

13.具有DICOM打印功能,可以把图像发送到DICOM打印机打印;

14.具有胶片打印和排版功能,可以设置图像位置,图像DPI,选择是否打印图像和批注,选择彩色打印还是单色打印,选择打印纸张,打印方向,设置页边距,选择打印数量,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等。

(五)控制电脑

CPU酷睿双核及以上,主频≥3.6GHz。 内存容量≥4G。 硬盘容量≥1TB。 工作站显示器≥21吋液晶显示器。 100M网络接口。预装正版64位windows7以上版本。

★(六)摆位指导

不少于70张电子摆位指导卡片,包括摄影目的、摄影体位、中心线,标准片显示。

★(七)3D—DR检查技术教学系统

1.DR场景设计要求符合医院影像科布局,室内设备配套、防护措施齐全、规范,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医院工作环境、注意事项。

2.DR机以常用的悬吊式为仿真对象,进行3D建模,有井字架、悬吊机构、模拟球管、限束器、立式胸片机等。

3.DR设备支持多角度观测功能。

4.DR检查步骤。

(1)检查过程要求要求以交互方式进行,详细模拟准备流程、操作流程、注意事项。

(2)核对患者信息,医师对照申请单核对,有字幕与语音。

(3)患者更衣,换上病号服。

(4)对防护护具的穿戴进行动态展示。

(5)检查部位至少包含胸部后前位、胸部侧位、腰椎前后位、腕关节后前位、膝关节前后位、踝关节前后位、肘关节前后位、颈椎前后位、肩关节前后等,并有摆位模拟。

(6)操作设备:有特写的设备操作盘,有照射野的前后左右的调整按钮,并相应的光野随之变化,以确定摄影范围;有球管的左右转动按钮,并球管随之转动,以选择照射角度,其角度有数字显示;有球管的上下、前后、左右移动按钮,并球管随之运动,以确定摄影距离,其距离数字显示。

(7)交代事项

检查完后,叮嘱病人,体现人文关怀。